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十三五”开局之年,32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两会报道,其中外国记者超过千人,分别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34家媒体。
“聚光灯”下的中国两会,一举一动牵动世界神经。而透过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捕捉到的几个与外国记者有关的小故事,细微之处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透明、开放、自信的中国。
中国蓝图吸引世界目光
未来五年对中国乃至世界有多重要?看看各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的庞大采访阵容就知道了。
“今年日本记者人数从去年200人增至272人;英国记者人数从去年50多人增到115人;美国媒体依然派出约200人的采访阵容;法国、德国媒体人数都超过了50人……”两会新闻中心外国记者组组长唐锐对记者说。
“今年我们准备了包括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文、西文、韩语、日文、德文等9个语种的政府工作报告。8点整,资料发放准时开始,2000多份很快被一抢而空。”当天一早就在大会堂忙碌的外国记者组工作人员励建平说,让她想不到的是,最先告罄的报告竟是中文版,“说明外国‘老记’看中文原版的能力提高了”。
记者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外国记者还会得到一份特别为他们印制的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摘要。
“人代会开幕前,不少外国记者提出政府工作报告篇幅长、信息量大,很难快速抓住要点。今年大会根据他们的需求连夜赶制出英文版的报告摘要。从效果看,很受外国记者欢迎。”两会新闻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
俄罗斯塔斯社记者阿列克谢表示,两会帮助他更好了解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将会有哪些主要任务,如何进行经济改革,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也是我最关注的。”
“有问必答”的部长通道
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当天,今日俄罗斯通讯社记者罗佩卓和几百名中外同行一起早早来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百米“部长通道”守候,等待各部委负责人发布消息。
“部长们是主动发言,回答问题的时间很长。”罗佩卓说,他第一次来中国报道两会,感到部长通道简直就是媒体挖掘“硬货”的小型新闻发布现场。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新闻主任、早报网(中国)主任韩咏红说,今年两会,部长通道是个亮点,许多很少面对媒体的部长都出来说话了。总体上今年中央部委领导表现较为亮眼,展现出务实专业的精神面貌。
“在这条通道上争抢新闻,经常出现‘围追堵截’场面。”一位连续四年采访中国两会、不愿透露姓名的日本媒体记者感慨,受限于语言、时间、场合等因素,以前外媒记者想要“拦部长”,难度很大,此次“部长主动上前”,使得这个通道成为中国官员与媒体互动沟通、发布信息的平台。这位记者准备的一个反腐问题,直接收获了“部长回应”。
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各部委的二三十位部长先后在“部长通道”对记者“有问必答”。罗佩卓认为,普通的一场新闻发布会难以完全满足记者的需求,部长“有话说”的局面,更为方便地让记者从多个角度一次性采集信息,“中国的政治生活越发开放”。
“老朋友”梅地亚
德国《世界报》记者埃林是一名“老北京”,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他出入梅地亚中心的新闻发布会没有语言障碍。
报道两会15年,梅地亚就像是埃林的老朋友,“这里的发布会内容丰富,发改委、财政部、外交部、证监会,每场信息量很大。”埃林说。
一位英国路透社记者参加了梅地亚的大部分场次记者会,会前他都会用汉字写下出席记者会的各位官员名字并备注他们主要负责的领域,“多数记者会上,都不是一个官员在说话,他们从各自负责的领域更好地解答了我们的疑问”。
埃林也认为中国的部长们善于讲故事、说事实、摆数据,这有利于记者们更好摸清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上任才一个月,他很幽默,懂市场,有银行经验。”埃林如此评价。
梅地亚一楼大厅右侧一角的图书资料展台也是两会亮点之一,吸引了不少外媒记者驻足。荷兰《电讯报》记者马维克驻京5年,他很庆幸终于拿到了最抢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他认为,梅地亚的多语种图书,涵盖了中国的方方面面,是报道中国的得力助手。
聆听来自代表委员和群众的声音
人大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政协小组界别的开放时间,是各个外媒更好了解中国、报道中国的好机会。
3月8日,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对中外媒体开放。“右区第五排,金发女士……”一直在举手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记者科隆克获得了第三个提问机会,关心四川扶贫工作的她提出了一个关于“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和使用效果缺少评估”的尖锐问题。
四川省省长尹力回答了她的提问,详细讲述了四川如何精准使用扶贫资金,并加强监管,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关心中国环境问题的俄罗斯记者罗佩卓还采取了在代表驻地“巡视”的办法来获得新闻。“来之前,担心不知道代表住在哪里,做些什么,不知道新闻官是谁,害怕联系不到人,但今年我从中国人大网的登记预约采访和查询联络上获得了很大支持。”他说。
西班牙电视台的丹尼尔更关心中国老百姓怎样看待中国政治季节发出的声音,除了采访会上信息,他还把镜头对准街头巷尾。
“我是第一次来北京报道,之前我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封闭、保守,但事实上他们非常开放。”丹尼尔坦承对现实和“刻板印象”中的中国区别之大感到震惊。
丹尼尔说:“中国人回答我的问题时非常开诚布公,并且他们的兴趣广泛,关心一切与他们相关的政策措施。这让我从中国老百姓的角度,开始了解这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罗佩卓说,现实的中国和他在报纸和书上读到的中国确实不一样,“我相信我在两会上观察到的中国是一个更自信、更开放的中国”。(记者刘伟、董小红、屈婷、韩洁、李汶羲、荣启涵) |